成宏耀书法艺术网
热点导读
 ·知名艺术家集粹
 ·十届国展获奖及提名作者网络展
 ·春之韵---陈春书法 陈曼丽书法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术论文 >> 正文
压抑的放纵 ——苏轼《黄州寒食帖》管窥
文章来源:成宏耀书法艺术网   【 】   时间:2018-6-15

压抑的放纵

——苏轼《黄州寒食帖》管窥

成宏耀

黄庭坚曾形象地说苏轼的字如同“石压蛤蟆”,通俗地道出了东坡的书法字形偏扁,侧于一边,给人一种抑左扬右、如同负压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其代表作《黄州寒食帖》中最为明显,不仅单字如此,通览整篇亦然。不过黄帖中虽然单字横画密集,中宫收紧,字距紧密且下半部分较小字形者也居多,但通篇并无局促、拥挤之感,这得力于四个长竖笔画在视觉空间上的调节。该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矛盾对比强烈,审美内涵丰富的艺术珍品。

《黄帖》作为史书上公认的天下第三行书,其艺术价值自不必说,历来赏析、品评角度也不尽相同。今笔者就其第二行“年”,第五行“中”,第十一行“葦”,第十三行“帋”这四个字的长竖审美做简要分析。

它们的出现,我们首先从苏轼谪居黄州时的思想波折上找寻答案。当年苏轼不但空有抱负不能施展,还被贬至自然环境恶劣的黄州,其凄惨、悲凉程度在黄帖所书内容《寒食诗》中了然,深受乌台诗案惹祸的他,文字描述不敢再授人以柄,书法的表现却掩饰不住其内心的悲愤与不甘。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黄帖通篇中,竖画居中且为末笔的字就是这几个字:“年、中、葦、帋、半”,几乎全部拉长,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是没有的,不能不说是苏轼长期负压思想的一种尽情放纵。但再看这四个长竖与其紧跟之字之间几无间隙,甚至“中”和“葦”之竖直插下字之中,不留喘息,也能说这是苏轼笔随情移、夹缝生存的自我现状的折射,从这点上又不难分析出这四个长竖的放纵是深深地扎根于他思想压抑这块土壤中的。从其外在形式分析,试想如果没有这几个长线,整个作品便会有乌云压顶的感觉,这四条长线无疑使人的视觉疏朗、欢快,像是阴云密布中的几道闪电,劈出了作者心头的几许快意。

如前所述,这四个长竖,加上第七行末尾空白处形成五处留白,与该帖字距整体紧密的特点构成强烈疏密对比,以达视觉平衡。第七行“白”字后与第十一行“葦”字后虽同属行尾处留白,却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白”字后留白,从其内容文意上是该诗上下两部分的自然分段,从整体形式上看形成“”形布局,行气有往里吸的感觉;再看“葦”字,拉长的一竖已近行尾,假设该行没有末尾的“那”字,以“葦”字一竖收尾就该行来说未尝不可,但“葦”字已不仅仅属于该行,更应是通篇全局中的一子,如果没有“那”字,“葦”字的长竖便会使完运整篇中的气韵外泄。“白”字后留白好似建筑构造中风气回环的叉口,而“那”字恰似堵风填缺的补墙一砖。

再看这四竖,均走上右下左倾斜之势,“年、中、帋”字中的长竖,既长短变化,又一波三折,行笔流畅,中锋悬针,似十八描(古代绘画白描勾线的十八种技法)中的“钉头鼠尾”描,灵活生动,呼之欲出;“葦”字长竖向右下方行至中段又折叉收向左下方,既迎合了整篇抑左扬右之势,又生发出不同于其他三个长竖的变化;该帖中字的大小悬殊明显,“中”字一竖虽拉长,但它在全局中也属小字之列,再加上上下“暗”和“偷”两字的开张,“中”字重心上移,长竖与“偷”字咬合,使本来细窄的“中”字依附于上下格局中而不扎眼,令人叫绝。这些无不彰显着苏轼谋篇布局的艺术天赋。

相传苏轼为文曲星下凡,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是为艺术而生的,上天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同时又给予了他一颗豪放不屈服命运的心,和一个“城东不斗少年鸡”的豁达情怀。在其命运最低点的黄州却成就了使其名垂青史的《赤壁怀古》、《赤壁二赋》等名篇,以及文书俱佳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这实在是对东坡先生最大的慰藉了。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他的才情开创性地推动了书坛的发展。“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书学主张,映射着“心手双忘”的哲学思维。《黄州寒食帖》的审美亮点无处不在,本篇推求的“四个长竖”,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以上内容为会员个人发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此内容。
成宏耀 相关的新闻
 ·压抑的放纵 ——苏轼《黄州寒食帖》管窥 (2018-6-15 11:03:00)
 ·成宏耀的书序 (2016-9-14 16:21:00)
 ·与刘锁祥先生的书法渊源 (2013-5-2 17:34: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 防骗提示 |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bet365手机app下载 以海量书法、篆刻、国画信息为基础,倾力打造中国书法第一门户!

鲁ICP备14012611号 留言反馈